对于女生来说,普通痛经已经够难受了,不仅小肚子疼得翻江倒海,腰背也会跟着酸痛。

但还有一种病,会让痛经变得更难忍受,一个月比一个月疼,甚至发展到痛不欲生

这种病就是:子宫腺肌病

让我们先来看看子宫的结构,子宫由内向外分为三层,分别是:内膜层、肌层和浆膜层。


如果把子宫比作房子的话,那么月经可以看作是一次大扫除,扫出去的是“过期”的子宫内膜

经期结束后,房子又开始新一轮的“装修”,长出新的内膜


如果有的子宫内膜“调皮”,没有在子宫内膜层好好待着,翻过了“围墙”(子宫内膜与肌层结合带),“种植”(异位)到子宫肌层里面,就会引起子宫腺肌病

“种植”肌层里的内膜和正常的内膜一样,会随着月经周期增生、出血,不同的是它们无法排出体外,于是就会刺激引起一系列症状[3-5]:

1.进行性痛经

典型表现是痛经逐渐加重,如一个月比一个月痛。

通常在月经开始前一周,就出现无法缓解的下腹部疼痛、坠胀感,疼痛位于腹部正中,直到月经结束后才会缓解。

2.月经失调

表现为连续几个月经周期月经过多(大于80毫升)、经期延长、月经前后点滴出血

严重时,还可能导致贫血,出现脸色发白、头晕等表现。


(子宫腺肌病)

3.子宫增大变硬

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,质地变硬伴随压痛感,子宫失去了正常的弹性,会进一步导致出血不止或者不孕。

4.不孕、容易流产

20%以上的患者合并不孕,妊娠后出现流产、早产和死产的风险会增加。

5.其他相关症状

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引起相应症状,比如慢性疼痛、排卵期出血、性交痛等。

1、做过子宫手术

刮宫、人流、剖宫产、子宫肌瘤切除术等,都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,打通内膜与肌层之间的“暗道”,使内膜“登堂入室”“兴风作浪”。


2、多次妊娠分娩

妊娠分娩可能对子宫平滑肌等组织造成创伤,为基底层内膜入侵肌层创造条件。

生育次数越多,损伤的几率也越大。

3、慢性子宫内膜炎

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,使子宫内膜侵入肌层“野蛮”生长。

4、高雌激素水平

常见于那些服用含雌激素保健品的人,以及肥胖人群

高水平的雌激素会刺激子宫内膜异常增生,并造成“围墙”(子宫内膜与肌层结合带)微损伤,使活跃起来的内膜入侵肌层,“披荆斩棘”“一往无前”。

5、家族有人患过子宫腺肌病

不一定。

目前,想要根治子宫腺肌病,只有两种方法:切子宫,或熬到绝经

但对付这个疾病,根据患者的年龄、严重程度、卵巢储备功能、有没有生育要求等,还有很多个性化的对症治疗手段

多数情况下,对于症状较轻、希望保留子宫或将近绝经期的女性,如果情况适合,会首选药物治疗[3]。


(子宫腺肌病的部分治疗手段)

如果药物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,才会考虑手术治疗


(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治疗)

另外也还有一些治疗虽不能切除病灶,但可以缩小病灶、改善症状,如子宫动脉栓塞(阻断子宫血液供应)、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(定点消融病灶)等。

所以,就算得了子宫腺肌病,治疗方法还是有很多的,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只有切子宫一条路。

现代医学不只是治疗疾病,更关注人的身心健康,如果条件允许,医生一定会和你并肩打一场子宫保卫战

专业的事,就放心地交给专业医生来做吧!

审稿专家

俞梅|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主任医师

参考文献

[1] Pattanittum P, Kunyanone N, Brown J, Sangkomkamhang US, Barnes J, Seyfoddin V, Marjoribanks J. Dietary supplements for dysmenorrhoea.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. 2016 Mar 22;3(3):CD002124. doi: 10.1002/14651858.CD002124.pub2. PMID: 27000311; PMCID: PMC7387104.

[2] Ju H, Jones M, Mishra G.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dysmenorrhea. Epidemiol Rev. 2014;36:104-13. doi: 10.1093/epirev/mxt009. Epub 2013 Nov 26. PMID: 24284871.

[3]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专业委员会. 子宫腺肌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[J]. 中华妇产科杂志,2020,55(6):376-383. DOI:10.3760/cma.j.cn112141-20200228-00150.

[4] 刘玉婷,王姝,孙婷婷,史宏晖,郎景和.子宫腺肌病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[J].中华妇产科杂志,2019,54(2):135-138.DOI:10.3760/cma.j.issn.0529-567x.2019.02.015.

[5] 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. 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[J].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,2021,41(4):287-295. DOI:10.3760/cma.j.cn101441-20200222-00078.

[6] 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. 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[J]. 中华妇产科杂志,2017,52(12):793-800. DOI:10.3760/cma.j.issn.0529-567x.2017.12.001.

[7] Giuliani E, As-Sanie S, Marsh EE.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uterine fibroids. Int J Gynaecol Obstet. 2020 Apr;149(1):3-9. doi: 10.1002/ijgo.13102. Epub 2020 Feb 17. PMID: 31960950.

[8] Dessouky R, Gamil SA, Nada MG, et al. Management of uterine adenomyosis: current trends and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a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to hysterectomy[J]. Insights Imaging, 2019, 10(1): 48. DOI: 10.1186/s13244-019-0732-8.

[9] Osada H. Uterine adenomyosis and adenomyoma: the surgical approach. Fertil Steril. 2018 Mar;109(3):406-417. doi: 10.1016/j.fertnstert.2018.01.032. PMID: 29566853.

[10] Struble J, Reid S, Bedaiwy MA. Adenomyosis: A Clinical Review of a Challenging Gynecologic Condition. J Minim Invasive Gynecol. 2016 Feb 1;23(2):164-85. doi: 10.1016/j.jmig.2015.09.018. Epub 2015 Sep 30. PMID: 26427702.

[11] Dessouky R, Gamil SA, Nada MG, et al. Management of uterine adenomyosis: current trends and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a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to hysterectomy[J]. Insights Imaging, 2019, 10(1): 48. DOI: 10.1186/s13244-019-0732-8.

点赞(0) 咨询

微信扫一扫咨询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