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补充:内膜A、B、C分别代表子宫内膜在不同状态下的形态表现。A型为增殖早期,月经后的形态,受雌激素影响,厚度4-9mm,可见三线征;B型为增殖晚期到排卵日的形态,厚度9-12mm,利于受精卵着床;C型为排卵后到下次月经前的形态,受孕激素影响,厚度10-14mm,不利于受精卵着床。子宫内膜分型随月经周期及子宫位置变化而变化,是评估子宫内膜状态的重要指标。
内膜ABC是什么意思
子宫内膜ABC常见于子宫超声报告中,是对当时子宫形态的表示。
A 型子宫内膜的特征是外层与中央之间有一条强回声线,外层与宫腔中线之间有一个低回声区或暗区。一般来说,子宫内膜通常在女性月经周期的第 6-10 天呈现 A 型,这一时期的子宫内膜厚度约为 4-9 毫米。
子宫内膜 B 型是指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回声均匀,回声强度适中,中线可见强回声,但间歇性不清晰,通常在女性月经周期的第 11 天至排卵日,子宫内膜常呈 B 型,这一时期的子宫内膜厚度约为 9-12 毫米。
子宫内膜 C 型是指子宫具有均匀的强回声,但宫腔内没有中线回声。C 型的另一个特征是没有三线征。一般来说,女性月经周期的第 15 天至第 27 天的子宫内膜常呈 C 型,这一时期的子宫内膜厚度约为 10-14 毫米。
子宫内膜 ABC 形态不仅与月经周期有关,还与子宫位置有关。一般来说,子宫内膜呈 A 型时最适合受孕,B 型次之,C 型则不太适合。
B超检查内膜ABC的意义
在辅助生殖过程中,更需要注意的是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。如果胚胎移植时子宫内膜厚度能达到 6 毫米,就达到了移植的最低要求,子宫内膜厚度能达到 8 毫米及以下,移植后就能获得理想的妊娠率。
由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不同,子宫内膜被分为不同的时间段,比如可以分为月经期子宫内膜、增殖期子宫内膜和分泌期子宫内膜。子宫内膜是 A 类,也就是子宫内膜有明显的三线标志,这时候会变成 B 类,B 类比较厚,是受精卵着床的时候,C 类是月经快要来的时候。
内膜ABC是按级别分的吗
A 型子宫内膜
常见于内膜增生的早期(月经第 6 到 10 天),此时内膜厚度为 4-9 mm,常称为三线型,外层与中心之间有一条强回声线,外层与宫腔中线之间为低回声区或暗区。
B 型子宫内膜
常见于内膜增生晚期(月经第 11 天-排卵期),排卵期内膜厚度约为 9~12mm,呈均匀的中等强度回声,宫腔内强回声中线断续不清。
C 型子宫内膜
C 型子宫内膜常见于黄体期(即排卵后至下次月经来潮前),厚度约为 10 至 14 毫米,呈均匀的强回声,宫腔内无中线回声,此时 “三线征 ”消失。
超声检查中子宫内膜的 ABC 并不是三个层次,而是代表子宫内膜在三个时期的状态,因为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,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是不同的,所以子宫内膜的状态也是不同的。A、B、C 代表不同的含义,A 级指排卵前后,B 级指排卵后,C 级指月经即将来临。在试管婴儿中,C 级子宫内膜更容易着床,因为此时子宫内膜往往较厚,可以支持胚胎着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