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有网友发帖,说自己在某互联网大厂工作,发现食堂的孕妇变多了,猜测这些人是为了保住工作不被裁员,因而称之为“战略性怀孕”。


消息一出,评论区就炸开了锅。

有网友质疑消息真假,靠怀孕未必就能保住职位,而且,怀孕也不是想怀就能立刻怀上的,谁又能未雨绸缪呢?也有网友表示,除非本来就打算要孩子,不然生育代价很大,不至于为了工作做到这份儿上。


的确,网友们的质疑不无道理。

首先,怀孕并不能百分百保证自己不被裁。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》第四十二条,女职工在孕期、产期、哺乳期的,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、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。

也就是说,用人单位不是不能解除与孕期、产期、哺乳期员工的劳动合同,只是不能按照某些规定解除。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八十七条,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,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,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。

而《劳动合同法》第四十七条明确表示,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,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。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,按一年计算;不满六个月的,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。

我们常说的“N+1”就来源于此,其中,N为工作年限。对在孕期、产期、哺乳期的女性来说,可获得2倍的经济补偿。

所以说,怀孕并不是绝对的“免死金牌”,只是能增加用人单位的裁员成本,若公司铁了心要裁员,也可以给钱走人。靠怀孕来要挟公司,不见得是个好方法。


即使怀孕能让人暂时躲过裁员,该来的也迟早会来

其次,怀孕并不简单,也不便宜。

女性要在排卵期,男性的精子质量和数量都要够,两人要有性生活……在诸多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,怀孕才成为可能。

而且,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怀孕的效率和质量,意识到备孕的重要性。很多夫妻在真正怀孕之前,会有一段为期数月甚至数年的备孕状态:做孕前检查、补充叶酸等、停止饮酒、积极锻炼……

生下来之后,经济问题也令人头疼。

根据育娲人口研究发布的《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》,中国的抚养成本位列世界第2,全国家庭0~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.5万;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.7万。最贵的是上海,生育成本高达102.6万,超全国平均水平2倍。

综合看来,除非原本就有生育的打算,否则仅因裁员传闻就仓促怀孕,个中风险又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绝对承担得起呢?


况且孕肚要大到能被人看出来,确实得怀孕好几个月才行

是裁员还是怀孕,在这场看似企业和员工的博弈中,没有绝对的输赢。

某种程度上来说,二者就像陷入囚徒困境的罪犯,谁先下手,谁先背叛,谁就赢。若企业先裁员,那么就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实现“降本增效”;若员工先怀孕,则能换得暂时的安稳或更多的赔偿。

说明:囚徒困境的故事讲的是,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,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。警察知道两人有罪,但缺乏足够的证据。

警察告诉每个人:如果两人都抵赖,各判刑一年;如果两人都坦白,各判八年;如果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,坦白的放出去,抵赖的判十年。不管同伙选择什么,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。


你怎么选(更正:左侧为嫌犯B)

只是,和真正的囚徒困境不同的是,在企业和员工之间,似乎不存在都“抵赖”,以求共赢的方法。
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,对于这则网传信息,你怎么看?面对工作的不稳定性,你有什么应对方法?

点赞(0) 咨询

微信扫一扫咨询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