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,越来越多的女性都考虑再生一个。想生“小二子”的妈妈们,在备孕和怀孕后,有哪些需特别注意的?本报特邀妇幼保健院专家送上备孕手册。
一个现象
二孩孕妇较去年明显增多
备孕猴宝“余额”只剩一个月
自今年1月以来,妇幼保健院每天上午都有150多人做产检,有时更多达180多人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科主任医师陈新说,两孩政策全面放开,加上适逢猴年,建卡产检的孕妇明显增多,仅1月份就比去年同期增长16%左右,其中,超过1/3的都是二孩孕妇。
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科副主任、副主任医师赵华明介绍,临床上超过40岁者是可以再生育的,但孕妇年龄越大出现意外的几率也会越高。年龄相对偏大的二孩产妇,身体各方面机能可能都有所下降,特别是卵巢功能已走下坡路了。因此,要生一个健康、活泼的“二孩”宝宝,需注意的有很多。
今年适逢猴年,不少夫妻想生个“猴宝宝”,专家提醒,备孕猴宝“余额”只剩一个月。对于近期铆足劲准备怀猴宝宝的夫妻,心理和生理方面都要重视。高龄夫妻切勿毫无准备地“说怀就怀”,在备孕期、孕产期都要注意定期体检,改掉不良生活习惯,保证优生优育。
备孕手册
解除避孕后
怀孕时间有要求
口服药最好停用半年后备孕
市民朱女士今年36岁,已有个8岁的孩子。最近,她与老公商量,想再要一个“猴宝”。
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黄靖冰表示,许多妈妈在生育第一个孩子后,为避免意外怀孕,采取放环等长效避孕措施避孕。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,有些妈妈想生二胎,经常咨询解除长效避孕措施后多久才能怀孕。“这个时间和避孕的方式有关。如果是口服避孕药避孕,最好在停止服用半年后开始备孕。若是宫内节育器避孕,在取出确认没有炎症后,一到两个月便可尝试怀孕。”
久怀不上
来次旅行放松心情
精神压力太大 会适得其反
女性在35岁以后,自然生育能力开始下降。虽然很多40岁以后的女性还在生育,但通常,大部分女性在绝经前数年就已完全失去生育能力。
“现在很多女性都急切地要生二孩,有时压力太大,反而不容易怀上宝宝。”黄靖冰告诉记者,曾有一名女性,一直想生二胎,各项检查也没问题,但是准备了好几个月,各种方法都试了,就是怀不上。黄靖冰看出她压力很大,便劝其不要将怀孕看得太重,最好外出好好玩一次,放松心情。该女士听取医生意见,与丈夫出去旅游度假,说权当再度一次蜜月了。游玩回来后,奇迹发生了,这名女士怀孕了。黄靖冰介绍,人处在放松状态下会更容易受孕,如果整天想着要怀上,精神压力很大,往往会适得其反。
孕前3个月起
补充适量叶酸
并非越多越好 过量有害胎儿
“备孕人群一定要服用叶酸,尤其是高龄孕妇。”黄靖冰说,计划怀孕之前三个月起,就要每天服用叶酸,直到成功受孕后3个月。
叶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中的B族维生素,是胎儿快速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,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物质和蛋白质等的合成。叶酸缺乏是造成孕妇流产、死胎、死产的重要原因之一,也是造成患儿终身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。但是,人体不能合成叶酸,叶酸也不能大量在体内储存,因此每天必须从外界获得才能满足机体功能的需要。
黄靖冰说,高龄产妇较年轻产妇营养方面更易缺失,叶酸补充非常必要。如果是意外怀孕,没有提前补充叶酸,只要不是极度偏食或严重营养不良的女性,也不要过度恐慌,及时服用就可以了。
“但叶酸的补充量不是越多越好,过量对胎儿也会有影响。”专家表示,在补充叶酸时,一定要注意看药品说明书,看清叶酸的含量。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时更要注意,防止重复补充叶酸。叶酸虽然重要,但是最好不要过量。
35岁以上孕检更加重要
畸胎几率比年轻产妇高
“现在有很多女性生二胎不做孕前检查,也不建卡,到了要生了才到医院,或直接在家里就生产了。”妇幼保健院分娩室主管护师申凤珠告诉记者,对于高龄追生二孩的女性来说,孕前检查比一胎更为重要。
据了解,目前二孩再生育年龄普遍超过35岁甚至超过40岁,这个年龄层的女性罹患高血压、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,畸胎出现的几率比年轻产妇要高7—10倍。其次,前一胎进行过剖宫产的孕妇,如果第二次怀孕孕囊着床在疤痕上的话,会给孕妇生产时带来很大风险。
黄靖冰说,对于高龄产妇而言,有再怀孕的意愿时,至少提前3个月到医院做相关检查,检查有无不适合怀孕或高风险的内科疾病,评估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情况:心、肺、肝、肾功能是否适合怀孕,体质和营养状况好不好;了解基础血压、血糖等情况;了解卵巢功能如何,有没有妇科系统疾病,特别是宫颈;如果第一次生产是剖宫产,要着重评估子宫疤痕的情况;如果有不良生活习惯,处在较恶劣工作环境中,都要改变。
对一些有妊高症、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疾病和肾病等内科合并症的妇女,要把原发病控制得比较好后再考虑怀孕。备孕二孩的女性一定要做妇科检查和对身体做全面检查,在对宫颈筛查、卵巢检查确定无问题的前提下考虑怀孕。“即使没有不良生育史,第一个宝宝的健康状况良好,准备生育第二个孩子前也要进行相应的检查。”
一旦成功受孕,应该尽早进行产检。通过每次的产检,准妈妈能更清楚地了解胎儿的变化及注意事项。
记者 王诗韵 实习生 徐苏宁